|
BAT的“造芯”运动在全球缺核的当下,任何企业进入芯片领域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。 仅2020年,中国就新成立了7万多家芯片公司。去年国内芯片领域投资约287起,同比增长67.8%。在一大批瞄准芯片的公司中,互联网大公司手忙脚乱。 今年以来,各大互联网公司陆续开启了“裁员增效”的节奏,但对芯片的投入却在不断增加。8月10日,Aauto Quicker推出首款自研芯片,正式宣布进军TO B市场。Aauto Quicker的老对手字节跳动也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。7月,字节跳动披露了自研芯片的最新进展,还被曝出用3倍于业界的薪资挖芯片人才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老将早已站稳了脚跟。 自2018年百度率先发布昆仑一号芯片以来,阿里、腾讯等老牌互联网公司相继进入芯片领域。在此后的时代沉浮中,BAT接连撤掉了几条业务线,但依然牢牢地把持着芯片的战场。 对于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,做芯片需要特定的场景来承接,不能“为了做而做,或者短视频或者云计算或者自动驾驶”。当然,不管是什么场景,他们做核心大多是为了两个目的——对内满足自身业务量爆炸带来的计算能力需求,对外开拓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。 说到芯片,我们往往会想到华为,之前被卡脖子了。事实上,除了这位科技大佬,一场轰轰烈烈的“造芯”运动早已在互联网战场上打响。 接下来,一点财经将推出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大公司“造芯”运动的文章。 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,BAT的“造芯”战役:联合连横。 ?第一个| Aauto Quicker byte的“制芯”动作:压力原理,后期制作。 Aauto Quicker和Byte是菜鸟,百度、阿里、腾讯是老手。 三大互联网公司在进入芯片市场的时候,从Aauto Quicker到Byte都玩了不同的游戏: 他们的芯片业务大多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。而且不是简单的锚定某个领域,而是将各种要素连接到更广阔的市场。 2018年,百度正式发布国内首款云AI芯片昆仑1号,开启了互联网厂商做芯的先河。 相比于Aauto Quicker自研的专注于视频领域的芯片,百度开发的是通用芯片。如果把专用芯片比作一个神经元,那么通用芯片就好比大脑,涉及的领域更广,开发更复杂。李彦宏不禁感慨: "芯片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皇冠上的明珠." 《昆仑1》发布的第二年,也就是2019年,百度以“夯实移动基础,决胜AI时代”为战略,重组打法。AI芯片的推出,其实是为百度整体AI战略服务的。 去年,李彦宏提出AI时代决胜未来的关键是八大技术:自动驾驶、数字城市运营、机器翻译、生物计算、深度学习框架、知识管理、AI芯片、个人智能助理。 在这八大技术中,AI芯片是百度AI战略的底层驱动力。AI有三个要素:算力、算法和数据,算力要靠AI芯片来提升。 芯片需要现场制作。只要是需要计算能力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场景,百度的AI芯片都能派上用场。场景越多,AI芯片越重要。 目前百度全力布局的场景无疑是自动驾驶。去年发布昆仑2芯片的时候,就确定了会用在自动驾驶、智能交通助手等领域。 不久前,在杜畿首届汽车机器人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,李彦宏表示:“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,杜畿将领先于特斯拉这一代。”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,需要智能驾驶、智能驾驶舱、地图、云端等全方位能力的支撑。这些能力的背后,需要AI芯片。 回过头来看,无论百度能否做好自动驾驶,甚至赢得AI时代,AI芯片都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攻坚战。 2018年,百度发布昆仑1的时候,阿里成立了芯片公司——平头哥。平头哥主要负责两项工作:外部生态建设,内部服务云计算。 传统的通用芯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场景需求,开源、开放是大势所趋。在此背景下,2019年平头百姓发布了RISC-V处理器——铁铉910。可用于AIoT、5G、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。更重要的是,铁铉910在发布之初就是开放开源的,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新的架构选择,这是其外部生态构建的基础和前提。 对内,平头哥服务云计算,通过阿里云的渠道实现价值输出,最终帮助阿里构建“云-端一体化”的芯片生态。这是它的核心任务。 有人调侃,阿里云在哪里,平台哥就在哪里。平头哥最大的客户是阿里云。 2019年,平头百姓发布首款自研AI芯片light 800,主要用于云视觉处理场景。这个芯片已经着陆了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需要40个传统GPU对杭州主城区的交通视频进行实时处理,延迟300ms。而只需要4个含光800,延迟可以降到150ms,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。 阿里云和平头哥的绑定还在继续。去年,平头百姓发布了自研芯片Eternal 710,这是阿里首款为云而生的CPU芯片。现已部署应用于阿里云数据中心。 可以说,阿里芯片业务的天花板在哪里,取决于阿里云的天花板在哪里。目前,阿里云是国内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。今年第二季度,阿里云营收177亿元,同比增速10%,保持稳定增长。平头哥的未来也更有想象空间。 相比百度和阿里,腾讯的“造芯”行动更多的是“投资+自研”的形式。 2018年,腾讯战略升级,明确拥抱产业互联网。是芯片硬件的核心部分,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,腾讯不会错过。 同样在2018年,百度推出首款昆仑芯片,阿里成立平头哥,腾讯领投AI芯片创业公司随缘科技3.4亿元Pre-A轮融资。随后几年,腾讯陆续投资了几家芯片公司。与此同时,国内AI芯片行业的股权融资也开始快速增长。 这种进入芯片领域的方式与腾讯近年来的发展战略保持着同频。在电商领域,腾讯通过入股JD.COM完善了电商板块,通过投资虎牙和鱼补上了电竞业务。...... 这是一个圈层式的发展策略,核心是“社交+内容”。越接近这两个领域,腾讯的控制力就越强。在更进一步的领域,腾讯以战略投资的形式进入新领域,而不是持股,只是以开放的心态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。当它进入芯片领域时,它也是这样玩的。 当然,腾讯不仅在投资芯片,也在研发自己的芯片。因为在某些领域,还需要特殊的芯片来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 去年年底,腾讯首次披露了其自研芯片的研发进展——三款芯片“紫霄”、“沧海”、“凌轩”为专用芯片,分别用于ai计算、视频处理和高性能智能网络。目前腾讯在这三个业务板块都有大量的场景,需要使用专用芯片降本增效。 一个是投资,一个是自研。腾讯两条腿走路进入芯片领域。 西安百度,西安百度推广,西安百度竞价,西安百度公司,百度西安营销服务中心 |